走进美丽乡村,丈量土地温度
七月的南疆大地,绿意盎然。7 月 2 日至 7 日,塔里木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“走进美丽乡村,丈量土地温度”团队积极开展活动,走进阿克苏地区及阿拉尔市周边的 8 个特色村落,开展以 "走进美丽乡村,丈量土地温度" 为主题的暑期 "三下乡" 社会实践活动,用专业学识解码南疆乡村振兴的密码。
图1为团队成员在十六团二连党群中心集体合照 孙嘉怡摄
此次实践聚焦南疆 "生态脆弱区 + 多民族聚居区 + 兵团垦区" 的三元空间特征,紧扣乡村振兴战略 "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"20 字要求,团队兵分多路,通过问卷发放、入户访谈、现场测绘等方式,系统收集村庄概况、产业布局、基础设施、建筑风貌等基础数据。在阿拉尔十一团花桥镇一连“百连示范工程”标杆,团队成员认真地与当地村民进行深入民生交谈.
图2为团队成员与十一团村民进行问卷调查 穆瑞摄
在杭州援建的阿克苏托普鲁克乡木日开旦木村,崭新的安居房、标准化果蔬大棚与民族特色手工作坊相映成趣,学子们用卷尺丈量援建项目与本土需求的契合度;调研中,团队特别关注乡村公共服务的 "最后一公里"。在托万克卡格木什村,当看到村卫生室里 "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公示牌" 上清晰的联系方式,团队成员感慨道:"从硬件设施到服务机制,乡村医疗的完善让 ' 健康中国 ' 的底色更暖。" 这一场景也被定格在镜头中,成为记录乡村公共服务进步的生动素材。
图3为团队成员与十一团卫生所负责人进行交谈 杨紫蓉摄
此次实践活动结束后,却在南疆乡村振兴的沃土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。那份聚焦 “生态 - 产业 - 文化” 协同发展的调研成果,恰似纽带,将援疆项目与本土实践紧紧相连,终将在这片土地上结出实效的硕果。“脚下沾泥土,心中沉真情”,队员们的足迹印在田间地头,不仅读懂了乡村的脉搏,更在心底播下了责任的萌芽。对青年学子来说,这既是专业成长的 “熔炉”,让理论在实践中落地生根;更是思政教育的 “沃土”,让青春在担当里拔节生长。返程时,他们行囊里装满的不只是成果,更有反哺这片土地的滚烫使命。时光流转中,实践的精神永不褪色。那些凝聚的智慧将化作笔墨,描绘南疆振兴的斑斓画卷;而青春绽放的光彩,会化作点点星火,照亮更多青年投身基层的道路,在新时代续写与乡村共奋进的动人篇章。